四川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流程
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流程是怎樣的,和四川基酒廠家一起來了解一下:“一年為一個生產周期”,即從“端午踩曲”到“重陽下沙”,下沙后再歷經八次發酵,前前后后加起來,釀制一批醬酒的生產周期約為一年,再加上三年的貯藏,然后勾調,然后再貯藏一年,優質的醬酒一般都是五年以上的酒。
“兩次投料”,即投料兩次,首次稱下沙,要求整粒比碎粒為80%比20%,第二次稱糙沙,要求整粒比碎粒為70%比30%。下沙與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%。為了保證酒質純凈,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不加輔料,靠調節高粱的粉碎粗細來控制疏松作用。
下沙時先將高粱潑入90℃以上的熱水“發糧”,再加入5~7%的“母糟”,即上年后一輪發酵后不蒸酒的優質酒醅,堆積10小時左右,上甑至約70%原料蒸熟,即可出甑,然后進行攤涼并加入占下沙投料量2%左右上年生產的尾酒,堆集4~5天,溫度達到45~50℃,堆內酒醅具有香甜酒味即可入窖發酵。
糙沙將發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加上高粱進行蒸煮和首次流酒,但首次蒸餾所得的酒,酒質差,生澀味重,稱為“生沙酒”,生沙酒不算在“七次流酒”之內,生沙酒經稀釋后全部重新潑回糙沙的酒醅,重新發酵,稱作“以酒養窖”或“以酒養醅”,糙沙其它工藝與下沙相似,糙沙酒甜味好,但沖、生澀、酸味重,是“七次流酒”中的首次流酒,也是需要入庫貯存的首批原酒,糙沙酒的酒尾要潑入酒醅重新發酵,稱為“回沙”。
糙沙蒸餾結束,不加新原料,只需加入酒尾和大曲粉,拌勻堆集,再入窖發酵一個月,得第二次原酒,稱“回沙酒”,回沙酒比糙沙酒香、醇和,略有澀味。后面輪次的工藝與回沙酒工藝相同。
“九次蒸煮”,即原料、生沙、糙沙,以及后面六次,一共需要進行九次的蒸煮,除了首次蒸煮主要是為了蒸熟原料、第二次蒸煮的生沙酒全部用于潑回糙沙酒醅,其他七次的蒸煮都得到了原酒,并進行長期貯藏用于勾調。
“八次發酵”,即在九次蒸煮的中間都進行了發酵,除了首次發酵不但投料,加曲還加入了上一年的尾酒;第二次發酵用的是第二次蒸餾得到的酒,即生沙酒,投料加曲;第三次至第八次發酵都加入前一輪蒸餾得到的尾酒,加曲但不再投料。
“七次流酒”,首次蒸餾得到的生沙酒,因為全部潑回糙沙酒醅,不計算在內,從第二次蒸餾開始得到糙沙酒開始儲存,一直到第八次蒸餾結束,則完成”七次流酒“,每次流酒所得的酒質不同。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純糧散酒,你了解多少呢?
- 什么是原漿酒?
- 如何品嘗白酒
- 買酒時,無論什么牌子酒,只要有這“幾行字”,全是酒精勾兌酒
- 酒越存越香?你的酒值得珍藏嗎?
- 為啥要喝純糧酒
- 白酒科普丨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究竟有何區別?
- 家里有酒怎么存?分享3個“小訣竅”,白酒越存越香醇
- 買白酒時注意,若在酒瓶上發現這2個“標記”,別買,都是勾兌酒
- 酒場如戰場,學會酒局生存的4大法則,讓你在酒局中運籌帷幄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